距离新海诚的上一部电影《天气之子》上映已有三年,《铃芽之旅》如约在大荧幕上与我们见面了。
距离新海诚的上一部电影《天气之子》上映已有三年,《铃芽之旅》如约在大荧幕上与我们见面了。
已经给诚哥交过两张电影票的我,自然也不会错过这“灾难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在《铃芽》上映后的第一个周末就去贡献票房了。
尽管《铃芽》的首周末票房已经超过《你的名字》,看完后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而且,这种褒贬不一与《天气之子》那时还不太一样。
《天气之子》的争议主要就集中在结局的处理上,而《铃芽》的争议点更加分散,并没有出现《天气之子》那时的集火状况。
在我看来,《铃芽》有一个潜力很大的故事框架,这个故事框架也正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
然而,也许是受制于电影时长、商业考量等多种因素,最终这个故事呈现出一种虎头蛇尾感。不得不说,令我有些遗憾。
考虑到本片已上映一周多,本篇评论将以“大家已经看完电影”为前提写的。因此,其中将会有剧透内容。
《铃芽》的主线是一个很典型的公路片故事:女主铃芽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踏上一条横跨日本、关闭各地废墟中的“往门”的旅途。
如果这些“往门”敞着,形如大蚯蚓的蚓厄就会从中蹿出来。当这条大蚯蚓落回地面时,就会引发地震。
铃芽一路旅行,一路结识各地本土的居民。在与他们相处的短暂时光里,她会了解到那些废墟中蕴含的思念与回忆。
她还会亲身参与这些从废墟所代表的过去中走出来的人们当下的生活。
然后,在关闭了当地的“往门”之后,她又得追着那只引领她踏出旅途第一步的怪猫的脚步,前往下一处地方,与当地人结缘,关上那里的“往门”。
这种结合着当地风土民俗、刻画“土地本身的记忆”的写法,深得我心。
剧中“往门”、“常世”这类设定,对我这个东方project厨也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这个故事为什么会留下遗憾呢?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一分解。
01幻想与现实的界限
我和另一位看完了《铃芽》的朋友聊起这部电影时,我惊讶地发现,他最先和我吐槽的,既不是铃芽最后拯救男主的谜之动机,也不是怪猫“大臣”的处理。
而是“铃芽之旅”这趟旅途的开始:他很好奇,男主草太干这个闭门师的工作图啥?
政府不发钱,这个工作本身也不为人所知,不被人感谢。危险性还极高,不仅要跟往门里涌出来的灾厄正面硬刚,还会被神神鬼鬼的玩意算计变成板凳。
他还很犀利地吐槽了铃芽那高得惊人的行动力,“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义无反顾地跟着男主踏上了旅途。
“这少女平时就不用考试吗?没有学业压力吗?”
尽管铃芽出发的动机,是弥补自己捅下的篓子。她捅出这个篓子(解放了要石猫)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跟男主看对眼了。
这位朋友吐槽的东西,很现实,也很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自己看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这样的疑惑。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在观影过程中就完全没有因为这类“这合理吗”的问题出戏过。
我时常惊叹于铃芽这个普通日本JK的财力。
即使有个如草太那般惊艳的美少女拉着尚在高中的我出去冒险,我在担心自己的学业之前可能得先担心一下自己的钱包。
在文艺创作,尤其是日式二次元的创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高于现实的东西。越是入宅深的观众,就越可能对其习以为常。
假面骑士、魔法少女这类“大隐隐于市”的蒙面英雄的形象,已经把我熏陶成了“拜托暗中拯救世界超帅的”的模样。
我亦没有质疑铃芽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动机合理性。因为在我看来,想要摆脱日复一日的日常,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无需理由。
至于经济方面的质疑,那也是因为我现在姑且算个社畜,对金钱有了概念,才会有出戏的感觉。
关于《铃芽》的许多质疑与争论,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观众能接受多少日式二次元中的“约定俗成”的问题。
当然,如果创作者有意的话,这种问题也不是没办法解决。
一种方法是通过表现手法引开观众的视线,不去关注这些槽点;二是增加额外的剧情刻画,使这个展开本身更加合理。
回到《铃芽》中这趟旅途的开始,在电影都快放完的时候,我才从铃芽和她姨妈的争吵与和解中读出这个重组家庭中的核心矛盾。
这个核心矛盾,本应该在故事的最开始成为推动着铃芽跳出日常、跃入冒险的动力之一。
而在开头的部分,电影里仅仅只用了几个隔靴搔痒式的小细节暗示了这一点。我想,许多一刷、无剧透的观众应该都没看出来这几个片段的用意。
02少女与椅子的奇妙冒险
即使我在前面吐槽了铃芽这个日本JK谜一般的财力,我依然认为,这个公路片的旅途过程还是瑕不掩瑜的。
与各地的灾后幸存者结缘,短暂地体会他们的生活,挖掘那些废墟中的思念与记忆,最后封印往门,启程前往下一个地方。
除了这个优秀的故事框架外,男主“变椅子”也是个深得我心的小设计。
这个设计,一来制造了许多笑料。
一个三条腿的凳子在街上健步如飞,这本来就是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容易戳到观众的谜之笑点。
这个会动的儿童椅带娃的场面更是令人忍俊不禁,别有一番趣味。
二来,如果男主没有变成椅子,仅仅只是被“大臣”封印了功力。这趟旅途中两人的一些亲密互动就会显得很油腻。
虽然他们俩是帅哥美女,但是,留给他们间的关系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把男主变成椅子之后,这些稍显亲密的互动便少了几分“馋身子”式的肉欲,多了几分角度清奇的幽默感。
03突如其来的恋爱
在我看来,从他们俩抵达旅途的终点站东京,《铃芽》开始“瑜难掩瑕”。
在这一阶段,铃芽遇到了一个类似于《天气之子》中的两难命题:如果不把男主(板凳)当要石插下去,就镇压不了地震。
要么放弃男主,要么任由大地震发生,数万人伤亡,流离失所。
这一次,大伙并没有像《天气之子》那时争论“该不该救男主”——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种活祭式的牺牲从道德上来说都不可取。
而且,比起救与不救,这个结局处理本身也还有更值得吐槽的地方。
《铃芽》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观众当然期待女主能够在旅途中积累羁绊,获得成长,战胜过去的自己。
最后,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推动着她完成使命,为英雄之旅划上完美的句号。回归到自己美好的日常中。
然而,铃芽去救男主的动机,仅仅只是因为“没有草太的未来不是我想要的未来”。
这个动机,即使不叫她恋爱脑,至少也可以说是十分单薄。
尽管两人在旅途中确实通过吊桥效应积累了羁绊——草太在摩天轮救下铃芽,铃芽一次次将草太从濒临要石化的边缘唤醒。
而且,即使铃芽捅了这么多篓子,草太从头到尾都没怪罪过她,反而一直劝她回归日常生活。这一点在我看来也是很加分的。
只是,一见钟情是她最初卷入这场冒险的原因。为了完成这场冒险,她总得往里面加点其他的东西,才能体现出这一路上有所成长嘛。
如果我们去深挖铃芽的动机,或许能通过阅读理解,从她的所作所为中品出一丝“战胜灾难在自己心中留下的伤痕”的意味。
她为曾经的自己夺回了母亲唯一的信物,支撑着尚年幼的她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
然而,她在男主爷爷病榻前飚出的那句名台词,真的很难不让人把她往单纯的恋爱脑那方面联想。
04大臣我啊,真的想成为玲芽小姐的猫
关于结局的处理另一个让人不得不吐槽的点,就是“大臣”。
不管这只猫隐喻了什么,代表了什么,看完《铃芽》全片后,我对他的印象概括起来就是这样:
“我想成为铃芽小姐的猫,可她说她喜欢的是板凳。”
事后回想一下,我认为这猫也没那么无辜——他原本就是要石,在女主的帮助下出来浪了一圈。
变回要石也只是回归刚开始的状态罢了,就像是每周一不情不愿地早起上工的我们一样。
只是,动画里的他看上去那么古灵精怪,所以才会让观众产生些许同情。
当然,这里也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原本的要石是不是就活该多年加班忍受寂寞?要石的命是不是命?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诚哥在电影里也没有给出个明确的答案。
不过,我认为,为了自己脱离苦海,就把草太坑来当自己的替死鬼。这个做法,怎么想都太不厚道了。
《铃芽》的故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尽完美之处?我想,这或许与动画电影的商业化考量有关。
原计划里的这个故事中,并没有男主角的戏份,也没有男女主之间的爱情。
两个主角分别是铃芽和收养她的姨妈。通过这趟旅途,两人化解了心结:收养铃芽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姨妈自己的幸福,铃芽也得以彻底走出当年的灾后ptsd。
这个故事更扎实,更经得起推敲。然而,对院线电影来说,也许稍显沉重。
大多数观众走进电影院总归是图一乐的,二刷的观众占比也不高。因此,院线电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娱乐性,也不会期待观众反复拉片、细细品味。
即使我能给《铃芽》挑出这么多毛病来,我依然得承认,在新海诚的画面与音乐配合的魔术下,我并不觉得自己此行浪费了两小时。
前面的一人一椅子的“铃芽之旅”时常能击中我的笑点,让我开怀一乐。
结尾,长大后的铃芽在常世漫天星空下亲手将那把椅子交给年幼的自己时,我的心中也有小小的感动萌发。
虽然作为一个故事,《铃芽》尚有缺憾,但是作为一部院线电影,能够给我轻松愉快、还能激发一点思考的两小时,亦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编:折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正说动漫”(azheng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