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近一段时间的优秀国漫作品,就势必绕不开《时光代理人》(《时光带刀人》)。
这部国漫从上线之初就备受争议,很多漫迷都大唱其衰,即便是第一季完美落幕,也有人唱衰第二季的内容。
然而时间是检验作品实力的最佳途径,当初因为种种因素而溜走的口碑如今蜂拥而至。
而位居蜂群中心的《时光代理人》却没有常见国漫中的欢乐圆满元素,而是一个没有感情的飞刀机器,让笔者严重怀疑,编剧和导演莫不是师从小李飞刀。
从剧情上来看,打着治愈悬疑动漫名头的《时光代理人》称得上是一集一刀,刀刀致命。
但正是这样虐惨了一众漫迷的作品,却依旧备受人们的追捧,让大家都上赶着求虐。
这究竟是人性的丧失,还是道德的沦丧?
和笔者一起,“走进刀子”,揭晓其中的关窍。
画风
《时光代理人》的人设是由韩国插画家INPLICK亲自操刀的,这位漫画家的风格辨识度极高,她十分喜欢马卡龙色系,且极为擅长刻画少年角色。
(如下图)
笔触线条之间都显得十分干净,加上和谐的配色以及细节处理,她所描绘的人物都充满了夹杂着羸弱单薄、干净澄澈,以及邪气与棱角的少年感。
而这次她所设计人设图便秉承着她一贯的画风,纵然风格独特,却对准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进行狙击。
但显然,这种插画手法的复杂程度并不适用于动漫制作,于是《时光代理人》的制作团队便进行了简化。
注意,这里是简化,而不是魔改。
这也是这部动漫画风成功的地方,将人设中的独特画风与国漫中常用的画风完美结合,才有了现在的《时光代理人》。
人设之外,这部动漫还将新海诚电影中特有的日系清新风格融入了背景绘制之中,在细节的刻画上也同样充满了诚意。
这一点,笔者随便截一张图,都还能够看出来。
夜空。
画幅比例
和目前TV动画中主流的画幅比例(16:9)不同,《时光代理人》的画幅比例是21:9。
两种不同的画幅比例,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和画面效果亦是全然不同。
16:9的画幅中,故事人物形象会占据更大的空间;而21:9的画幅,便会分散观众聚焦在人物上的注意力,强调背景的存在感。
从运镜的角度来看,当屏幕越宽时,画面中所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大,而作为悬疑剧情向的《时光代理人》,无疑是存在大量的剧情和伏笔信息需要铺垫和交代给观众的。
这时候,宽幅的画面便成为了一种优势。
故事的厚度
人们常用单薄和寡淡,来形容一个情节、背景、感情都存在缺陷的故事,而《时光代理人》中,每一集的故事都充满了厚度。
这些厚度,靠的不是动漫角色的声泪俱下,而是那些环环相扣的铺垫的剧情。
以其中的第3-5集为例,导演在剧情的铺垫和情感的立意上,有着明显的层次区分。
第一层,是理想与现实。
用学生们美好的篮球梦想,与篮球馆面临的拆迁危机为矛盾中心。
利用美好的青春回忆与残酷现实交叉运镜的手法,将两个极端强行对撞。
突出矛盾点,从而激发观众的情绪,实现初步的情感共振。
第二层,戛然而止的未来。
这一段编剧直接给观众一记重锤,剧情从青春的遗憾与忧伤,瞬间转场到更为深层次的现实与理想的对立。
你以为的难过是什么样子的?
是梦想破灭?亦或者是失恋与焦虑?
编剧用行动告诉观众,在意外降临时;在面对着年轻生命的消逝时;在昨日还与自己嬉笑打闹的朋友,骤然倒在血泊中,被抬上担架时,所有的伤春悲秋,都会显得分外单薄。
就像这场突如其来的“强行地震”一样,动漫中的人也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打击,屏幕内外的人都迎来了“突如其来”,异曲同工之下的感同身受之后,是对剧中人遭遇更深层次的感怀的触动。
第三层,无望的救赎,回归理想与现实的本质。
这一段剧情中,孩子在权衡之下,决定挽救亲情,最终却被命运捉弄。
最后,一个平凡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孩子存活的希望。
这个时候,他突然明白,原来一开始的选项就不存在。
命运从来无情,它不会因为你的想法和期盼,而配合你做出相应的改变。
第四层,也是最后一层,生命的延续。
灾难中的幸存者,是生命的延续;母亲用生命拯救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军人的营救、陌生人的帮助、遗憾的弥补……也同样是生命的延续。
希望就像是一把火炬,总是经由一个人的手,传递给另一个人。
它带来力量、勇气、安定;驱散不安、惶恐、惊惧。
或许,这才是这一个故事真正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总结
正是因为见过破碎,才会去想着美好;正是因为走过了深渊,才会去珍惜曙光。
《时光代理人》的确是没有感情的插刀机器,但是它的刀,是用来将那些流脓的伤口戳破,放出其中的污秽,让那些被虐的人迎来新生。
不破不立,这才是《时光代理人》的内核。
治愈番,笔者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