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之所以是舞台,是因为舞台就是一切。
舞台之所以是舞台,是因为舞台就是一切。
———————————–分割线————————————–
2015年,有一部TV动画叫《可塑性记忆》。虽然当时人气还可以,但在我看来属于那种不高于预期也不低于预期的作品。如果只是描述故事本身,只是一个很无聊的爱情故事。你把里面的萝卜换成人,或者人换成萝卜,都没有什么区别。有意或者无意无视仿生人的区别在这种世界观下都是致命的。所以你只能把它定性为普通的爱情故事。
打住,到此为止。
我想说的是它的意象。摩天轮。
摩天轮是《可塑性记忆》最重要的意象,可能没有之一。这是它为数不多的特别之处。摩天轮在第一集、最后一集、OP中都有很大的戏份。可以说是途径,可以说是里程碑,总之,是作者眼中表达“仿生人成为人“必须要用的东西,虽然并不成功。
车《可塑性》记忆到此为止。
那么,有没有在意象表达上更契合故事,更具有鉴赏价值的动画?
有,比如《回转企鹅罐》。
它的一切外表都是为了吸引视觉动物——前卫的美术、美型的人设,夸张的道具,过于起伏的情节。但是去掉这些华丽的外表,显而易见,它的故事只是基于一个人尽皆知的社会事件——日本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因这件事死去,更多的人则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几原监督显然没有忘记,所以在2011年创作了这样的动画。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的婴儿也成长成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这便是这个故事的创作空间。几原甚至都不害怕观众在一开始就看出来——OP中右下角的【95】icon就是证明。
但是,这就是全部吗?也不是。
事件的故事的背景,故事又是主题的背景。这部作品中,既是主题、又是意象的存在,是“命运”。一个社会事件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但那绝不是命运本身,至多也只是命运的切片。命运可以被指代,可以被体现,但无法被描述。几原则用了一个经典意象具现命运——苹果。
至于什么是企鹅罐,什么是生存战略,本文不讨论。就此打住。
———————————–分割线————————————–
我们似乎跑题了。
接下来才是本体。
我们应该怎样描述《少女歌剧》?
“全是女同,太爽了!”
也可以。但这个是最简单的一种。
一部TV动画需要一些支线去交待前因后果、填充集数;也需要主线去做为骨架,让它能够去所谓的“首尾呼应”。《少女歌剧》从头到尾都是围绕“舞台”去创作,是主题、也是意象。舞台,是表演戏剧的场所,戏剧的情节,戏剧的台词,戏剧的人设,都需要在舞台上去表演,也包括戏剧的战斗。为了这样的意象表达,《少女歌剧》其实是很激进的——古川监督都没打算解释为什么戏剧学院地下有个巨大的舞台,为什么少女们一定要穿着华丽的服装用剑分个高下——当然还有长颈鹿——如果不能接受,那就不是监督想要的那写受众。所以看到后面,观众也不对长颈鹿,甚至不对它的超自然力量感到惊讶了。
而长颈鹿也可以成为这一篇酒后胡乱写的散文的最后内容。
一开始,我也认为长颈鹿是监督的意志化身,它无所不能,引用少女参与其中,并为此感到愉悦。但是,戏剧是为谁的创作的?剧中剧,是为了剧中的观众创作;而剧,就是为了剧外的观众创作。长颈鹿出现在剧中,也身处剧外。长颈鹿构思了戏剧,让少女去表演并感到愉悦。而更广泛的观测者,长颈鹿们——最后也被长颈鹿明确指出了——即观众。
这,就形成了互元。
———————————–分割线————————————–
『INTERMETA』